環島途中巧遇『大陸福建泉州老體協自行車健身隊』的環島隊伍,
這支隊伍最讓小石子敬佩的地方:
一、他們的年齡,這支隊伍都是上年紀的長者,最長者72歲,最年輕者55歲,
個個身手矯健、俐落
二、他們的勇氣,他們有絕對勇敢的勇氣,騎車運動最久者一年半,
單車最資淺者一個半月
三、對領隊有絕對服從的精神,一行十二人,沒有一絲絲意見相左的聲音。
小石子希望有朝一日也能騎越台灣海峽,到內路去看看大山大河和廣袤的草原
乘巨輪
十二騎友渡海峽
跨鐵馬
千里征程繞寶島
12.12至12.26,我們福建泉州老體協自行車健身隊的12位騎友,乘“中遠之星”郵輪,自帶自行車,夜渡臺灣海峽,歷時15天,行程1380公里(臺灣部分扣除蘇花公路實際騎行1080公里),基本上沿著台島東、西海岸線,進行繞寶島騎遊活動。
參加本次騎遊的全部為退休老同志,8男4女,其中年齡最小的55歲,年齡最大的男性吳世協同志72歲,女性朱麗瓊同志65歲。全員全程完成騎游活動,無人掉隊或遲滯現象。
本次繞島騎游從北部基隆市開始,逆時針沿西部濱海,抵最南端墾丁鵝鑾鼻燈塔後,折向東部太平洋沿岸,返回起點基隆,騎游路線形成一個封閉的橢圓形。可惜的是,蘇花公路因為連日下雨,當局對該路段進行管制,連旅行大巴都不許帶人,只能空車通過(司機除外),旅行團員均下車搭乘火車。因此從花蓮到蘇澳的106公里,我們也只好搭乘火車了。另外,為了到臺北市遊覽,基隆到桃園段,也不是完全沿海了。為了上阿里山,繞道嘉義市,從鹿港到高雄,也一定程度上偏離了海岸線,使得橢圓形曲線顯得不是那麼豐滿了。
現在從大陸到臺灣,交通方式上已經有多種選擇了。我們選擇的是乘坐“中遠之星”郵輪,基隆港進,台中港出。我們覺得這種選擇還是比較合理的。首先,我們可以將自行車整車推上船,放在貨倉內,免除了拆車裝車卸行李裝備之麻煩:其次,旅途也很舒適,我們買的是豪華C的倉位,四人一間,每人一床,睡一覺醒來就到目的地了。價錢也很合理,每人來回票價含燃油稅、碼頭費1300元而已,如果買更經濟的艙位就更省了,自行車免費。本來以為會暈船,可實際上只有個別騎友稍感不適,沒有人出現暈船嘔吐的現象。該郵輪有2萬6千多噸,行駛起來還是非常平穩的。它在臺灣是早晨到達,晚上離開,增加了在台時間的利用率。
我們這次騎遊是以騎為主,十三天基本是在路上,平均騎行距離每天在100公里以上,最多137公里/天。但是,我們也順便遊覽途中的景點,如臺北市的國父紀念館、101大樓、中正紀念堂、總統府(恰逢降旗儀式)等,還有新竹市的風力發電的風車陣、大甲的鎮瀾宮、台南市的赤坎樓、高雄市的六合夜市、墾丁的鵝鑾鼻燈塔、台東的北回歸線標誌塔、東岸太平洋的壯麗景象等等。除此之外,我們還分別安排了兩天時間進行阿里山、日月潭的一日遊。可以說,臺灣的一些主要景點,我們也都遊覽了。
這次騎遊,因條件所限,我們對臺灣不可能有深入的的瞭解,但對某些方面,卻有著深刻的感觸。如臺灣民眾遵守交通規則的自覺性非常高,一路上基本看不到交通警察,但是交通秩序井然,特別是紅綠燈,更是無人冒犯。我們在西濱快速道上看到,一次紅燈時,在這荒郊野外,四周路口、路上。目光所及處,沒有車輛,沒有行人,可是,一個農工模樣的人,騎著摩托車,硬是停在那裡等綠燈,這種自覺性,實在令人感歎不已。之所以臺灣的汽車、摩托車可以風馳電掣,雖然令人膽戰心驚卻鮮有事故發生,就是因為其有良好的交通秩序使然。敬告各位,到了臺灣,一定要遵守交通規則,輕者少招白眼,重者免遭意外。
臺灣民眾為人熱情。騎行難免問路,他們都會熱情指引,如果一時鬧不清楚,他們比你還著急,甚至掏紙筆劃圖,令人感動。我們在途中,碰到兩位非常勇敢的臺北女將,他們兩人結伴就敢繞島騎行,令人敬佩,更令我們感動的是,雖然素不相識,萍水相逢,在風雨之夜不辭辛勞為我們帶路、找旅館、買火車票。在日常生活中,民眾行為舉止處處表現出溫良恭儉讓,跟民意代表在議會裡經常惡語相向,大打出手的現象大相徑庭,如此高素質的民眾為什麼有那麼低水準的代表,真是令人費解。我們的自行車隨意停放,從不加鎖也不會丟失,導遊說,在臺灣很少失竊,不是自己的東西從不亂拿。社會風氣能達到這樣的程度,也確實不容易。
民宿業非常發達,我們原來總擔心沒有預定旅館會有麻煩,實際上真是杞人憂天了,到處都吃住不愁,而卻經濟實惠,如果不太講究的話,旅館、民宿都很好找,也許現在是旅遊淡季。一天的吃住花費1000台幣足矣,我們在臺灣東部的尚武,住宿費竟然只有200台幣、人。這次在臺灣13天,含阿里山、日月潭的兩次一日遊,總費用也不超13000台幣。
臺灣騎行條件很好。一般道路寬敞,縱橫有致,路標清晰,易於辨識,車輛,行人不多,很多路段都有自行車道,西部道路平坦,幾乎不用爬坡,只有在西部轉向東部時,因中央山脈延伸到南端海邊,餘脈連綿不斷,在橫穿時需翻山越嶺,但相對高度也不會超過500米,這對於騎車族來說,也只能說小菜一碟。
臺灣政府為了方便騎自行車出行,出臺了民眾帶自行車上火車、汽車的措施,這次我們從花蓮到蘇澳,從基隆到台中,都是把自行車整車帶到火車上,感到極大的便利。但要注意,能帶整車的班次還是不多,如果拆裝打包,那就暢通無阻了,而且可隨身免費。
臺灣的氣候條件和大陸還是有一定的區別。一般來說,大陸冬季少雨,可是,我們在台十三天除了到阿里山、日月潭和最後等待上船那天沒雨外,天天下雨,有時是整天大雨,真是應了孟庭葦的那首歌,“冬季到臺北來看雨”。由於準備不足,雨具不敷應用,一路上我們經常成為落湯雞,吃盡了苦頭,但是我們沒有退縮,還是風雨兼程,勇往直前,從不停頓。據說,10月份才是臺灣出行旅遊的好季節,如有騎友要到臺灣,選擇合適的時機還是必要的。
廈門的王會長在我們之前不久剛到臺灣騎遊,他告誡我們要順時針騎遊較好。可是我們已經出發,計畫不好改變,還是逆時針騎行。在西部時還好,轉向東海岸後,頂頭風使得我們寸步難行,在鵝鑾鼻附近的叫“風吹沙”的地方,大風簡直要把人和車飄走,只好下車推行。這種條件下的騎行,真是對人的意志力的考驗。如果不是故意自找苦吃,建議還是順時針騎行,不但不辛苦,還可以“好風憑藉力,送我上西天”,在臺灣東部的太平洋沿岸千里馳騁,那就太爽了。
以上是我們這次環島騎遊的基本情況。聽說臺灣的中橫公路景色更加壯麗,更具挑戰性。在適當時候,我們將騎鐵馬,跨中橫,實現另一次挑戰。
文~~李章彬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