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/4/24南莊好山好水營區露營
藍先生主辦~主要目的是『賞螢』,據藍先生說此營地是非常搶手地,所以,在一個月前就下定了。今年氣候詭異,螢火蟲求偶活動比往年慢了兩、三個星期,所以,今天來此賞螢的人自然要比螢火蟲還來的多很多。好山好水營區內有個環山步道,很適合晨昏漫步,還有一大片翠綠如茵的草皮,看到這樣的草皮你會想做什麼~ 把鞋子脫掉讓腳板也來一場SPA 、或席地而坐 ,好友幾人促膝東南西北漫聊,還是倘佯天地間、順道滾它幾圈,讓活力的青草香包裹全身每吋肌膚......
營區趴趴走
營區花果
在台北淡水有個紅毛城,此地叫紅毛館,想必跟何蘭人的紅毛有一定的關係,心裡正滴咕這山城又怎會跟何蘭人扯上關係?走到蓬萊護魚步道入口處有解說看板,他是如此寫的:『蓬萊村原名「紅毛館」,因荷人據台時期,在蓬萊地區採樟腦,鄉人見其棕髮,故叫紅毛人;所居之地,便是「紅毛館」。台灣光復後,政府取「紅來」的諧音,改名為「蓬萊」。本地包括賽夏族的茶園坪、八卦力、大湳 、二坪、大坪等部落,此外尚有客家族群散居各地,融合了賽夏族純真與客家勤儉的特色。故本地獨特的人文風情也造就蓬萊村純樸恬淡的自然田園風光。』喔~~原來如此這般....,此地曾經是樟樹滿山谷喔......才會引起紅毛人的覬覦之心。
蓬萊溪護魚步道的由來:蓬萊溪舊稱『南河』,是中港溪的上游,原本豐富的魚群資源,卻因濫捕而逐漸枯竭。2001年,南莊鄉公所正式公告實施封溪護魚計畫,蓬萊社區居民組織護溪巡邏隊,守護河川,經過長時間的努力終於使蓬萊溪的生態逐漸恢復穩定。(看版資料解說)
可說是封溪護魚始祖,現在有許多野溪也實施封溪護魚,希望大家對環境生態重要的認知提升,自發性的愛鄉護地,讓環境生態得以重生。
這隻『紅面鴨角』大辣辣的把小魚兒大口大口的往嘴裡送,正餐和點心一次到位,怪不得 面色『紅高斥騎』,羽毛油亮,這..這...這要算食物鏈還是破壞生態呢?
這步道全長為2.4公里,前面有三分之二是木棧步道,後面則為枕木和石板鋪設而成步道,最後連扶手欄杆都沒了,溪中石頭也由小石頭逐漸被巨石所取代,遊客不知不覺變得稀少,步道兩側的雜草變得更茂密翠綠,陽光也來關照,步道依舊涼爽無比,雖然已離開蓬萊溪畔,但微微涼風依然大放送
這黑嚕嚕是什東東?? 嘿~~它是說護魚步道到此結束,接下來可以去參觀『七星宮』或『鱒魚場』,咱們繼續前往~七星宮~參觀、祈福吧~~
七星宮到了,就在這陡坡上,步出了山林步道,接著水泥路,唉~這陽光真是不可愛啊~不管大人小孩要走上這波可是要一翻力氣喔 ! 加油 ! 加油 !
吶喊加油聲中忘了拍張七星宮,在網路借了一張照片(http://blog.udn.com/xalekd/4705912)
先到七星宮的夥伴跟一位從七星宮走出來的阿婆聊開了,阿婆說廟旁邊小路上去有一所國小,過了國小再往裡面走有一座『阿彌陀佛』,老弱婦孺隊由藍先生帶行回營區,其他的人就依阿婆說的方向走,此時,三位小朋友不知從哪冒出來的,在我們跟前晃來晃去的,詢問之下是當地的小朋友,聽我們說要去他們的國小和阿彌陀佛,熱情的說要帶我走捷徑,嬉笑輕快往前奔跑,一溜煙~就到路的盡頭等我們這些老壯年......
阿婆說的國小就是蓬萊國小,適逢蓬萊國小90週年慶,校區插滿歡迎校友回娘家的旗子
校區不大,也沒有明顯的校門,更沒有圍牆,有如左鄰右舍鄰家一樣親和
逛過小學,小朋友又帶我們往山裡走,小路極為不起眼,若沒有這三位熱情的小朋友帶路,可能找不到路半途而返,走過了一小段林蔭蔽日非常潮濕小坡路,刺眼的陽光突如其來在眼前出現,有如在暗房燈泡突然亮的感覺似的,隨之映入眼簾的是這棟具有原住民味道屋子,在陽光下~黃色更耀眼亮麗
屋子裡喧譁笑聲陣陣傳出,以為是團康活動,好奇的我們走到門口一探究竟,哇~原來是原住民正在搗麻糬,熱情的原住民看到我們在門口駐足觀看,硬是要我們進去坐,大家當然就不客氣了,原來屋主是手工藝編織工作坊~潘老師(據說是國寶級的,下回有機會再參觀他的作品)的親家來訪,就搗麻糬來宴客,我們很幸運就在這時間點路過此地,他們說結婚要搗麻糬,離婚更要吃麻糬,高興要搗麻糬慶祝,不高興也打麻糬......哈 ~ 最後也不知道他們吃麻糬的時機為何了
讓我想起張曼娟的剛剛好~我的世界很小,卻是剛剛好,剛剛好遇見最美好。現搗的麻糬香Q裡散發淡淡的甜味,配上一小塊的鹹魚更是將麻糬的香氣提到最高點,真是絕配啊~~你有這樣吃過嗎?下次有機會一定要試試看...都過哪麼久了,現在想起來,還是滿嘴的口水
第一次使用錄影功能,將就的看唄 !